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

【五年計畫】我的計劃與願景?(持續更新)

【學習心得】程式學習的誤區與方法(持續更新)

如何規劃學習?

曾經看到張忠謀先生的訪談,他在訪談中表示說,他不認同常人所說的「活到老學到老」。他認為,「泛泛的學習」是沒有用的,終身學習應該要做到「有計劃」、「有紀律」、「有系統」,學習是一件嚴肅的事情,是需要每天抽空出來的。因此即使是在工作時,他還時常大量閱讀關於晶體管的書籍。他說「要時常保持自己在行業的前沿,否則你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」
我很認同他的觀點。
我是個很發散的人。我的書櫃很滿,充滿哲學、心理學、投資、歷史….等各種領域的書籍,大一大二時,我自詡是個很愛學習的人。但是漸漸的,我發現我到頭來並沒有一個真正能對世界有貢獻的「專業」。我仍然可以是一個很愛吸收的人,但前提還是我要一個「能夠維生的技能」

對自己說的話

  • 在遇到夠優秀的人之前,要想辦法讓自己足夠優秀
不要有那種,只是「練習看看」的半吊子心態。如果作品二流,那會看上你的公司可能也是二流(或是好人),因為優秀的人也喜歡優秀的人。
  • 不是有努力,世界就要認可你
不要有那種「我已經很努力,應該可以了吧」的想法。重點在於,你的能力是否合格,除此之外的努力都沒有意義。
  • 以始為終
不要有那種「我先隨便做一下,反正之後工作就會有人教」的依賴性想法。要時時想像「合格的工程師會怎樣做」以及「優秀的工程師會怎樣做」。如果一件事「終究要學會」,那就不要逃避,而是一開始就趕快學好。
而且回到第一點「現在的努力,是為了遇到更優秀的人」
  • 不需要仰賴天份,而是要靠有系統、有紀律、有計劃地持續學習

五年計劃(2018~2023)

  • 讀研究所
雖然目前努力學習前端,但是要更往上,終究還是要掌握計算機的最基本原理。
我應該會回去讀碩士(要麼是台大資工所,不然就去國外讀CS)
  • 去中國工作
這個我已經想很久了,我是個相信「時代」的人。我不認為自己可以改變時代,反而我很相信時代對我的幫助。比起個人的努力,「環境」與機運更能幫助我成長。因此離開台灣,去更有競爭力的地方工作是必然的。
  • 去到夠優秀、夠競爭的環境
缺乏能力還可以補,但是缺乏「見識」就沒有救了。而要獲得「見識」的方式,就是去與一群最優秀的人再一起。他們會讓你知道優秀與普通、合格與不及格的區別。
  • 讓「目標」帶動學習
觀察那些很厲害的大神,我發現他們很多並不是為了厲害而去學。他們很多是發現問題後,為了解決問題才去學那些「用得到」的東西。
  • 不要忘記人生的核心是「生活」
工作、職業都只是人生的一個部分,人都會死,因此我們都只是在自己死前,想辦法找事情打發時間而已。因此,如果我死前,身上的標籤只是個精通JS的工程師,我會覺得很悲哀。時間很有限,而人生還有愛、友情還有生活。因此:
在職業上:要盡量去做那些有意義、對世界能產生貢獻的工作,而不是浪費時間做那些僅僅能賺快錢的事情。
在生活上:要盡情的去愛、去體驗
  • 要謹記「把人當做人」
王陽明朋友指著巖中花樹問曰:「天下無心外之物,如此花樹,在深山中自開自落,於我心亦何相關?」 王陽明曰:「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。你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」
我看到這段故事的時候,感覺被觸動了。大家都知道王陽明的「心即理」,感覺除了心之外就沒有其他知識了。但王陽明其實並不否認花的客觀存在,他只是認為「如果花不在心中,那個花的客觀存在對本體又有何意義呢?」
過去的我,其實很習慣僅僅把人當作一種知識,而不是「一個人」。但是如同王陽明說的「良知之外,更無知;致知之外,更無學」本心之外的知識確實無窮無盡,但是當這些東西ㄊㄧ本心之外,再多知識又有什麼意義呢?在頭腦上認識再多人,而不是把他們放入內心,那這些人知道又有什麼意義呢?
  • 多讀書
在初期,跟高手學(上課)會比自己研究有效率很多。但是當基本的知識架構建立後,還是需要靠閱讀延展這些自己的邊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【JavaScript】用物件Mapping的方法

If的寫法 我們希望當變數是a時就回傳1,變數是b就回傳2,變數是c就會回傳3,一般寫法就是用if,但是這樣會很冗 ​ // IF style var word if(word == 'a'){ word = 1 } else if...